李乐语被皇帝召走后余下几位宰执坐在议事厅中面面相觑,不知宿抚是何时到访内阁,为何一点消息都不曾听闻。
徐峥皱着眉起身向外走,作势去寻宿抚,边道:“这……这不合规矩。”
他经过杨砚之的时候内阁次辅也站起身,假意搀住徐峥,笑道:“君王不入内阁可是前朝的规矩,首辅拿它来要求陛下,似乎不太适宜。”
杨砚之入内阁以来是不怎么当面与徐峥作对的,面上对这位内阁首辅敬重有加,像这样当面驳斥还是第一次,一旁的曹敏学神色一动,正欲上前为恩师张目,却看到徐峥投来不赞成的视线,只好悻悻作罢,看着杨砚之将徐峥搀扶出门。
他送到门前,眉头也拧了起来,等看不到两人身影,走回自己的坐席时还没松开,不满地想:武人不知规矩,怎么做得好皇帝。
但这话此时是不敢说出来的,曹敏学收拾了一下桌上用过的纸笔,卷起来拿回自己值房,在场还有一位同僚自始至终没有开口,首辅和次辅一道离开的时候才写完自己的廷推人选,不紧不慢地起身放到徐峥桌上,曹敏学瞥了一眼,看到一个没什么印象的人名。
“季聃?”他思索了一会儿才想起这位专司水利的工部郎中,惑然道,“怎么选了他?是要大治水吗?”
同僚这才把写了名字的纸扣过去,笑呵呵地说:“那到不是,是工部几位走了门路,希望这位‘流水季’往上挪一挪。左右内阁缺埋头做事的干吏,就提了他。曹兄有无兴趣,晚上一道喝杯小酒?”
工部多豪富,众人要把过于耿直任事的季聃抬上去,出的银钱必然不低,此时也不是一位阁臣就能做成的事,曹敏学了然地看了一眼刚被扣过去的宣纸,不动声色地斟酌了一下,也笑道:“久闻兄家人酿得一手好烧刀,心痒已久,谢过盛情。”
两人就各自卷着用过的纸笔回了值房,禁军随后关了议事厅的门,笔直地站在门两侧,一手握在刀柄,一手垂下,目光犀利地巡视四周。
宿抚目示李乐语走出内阁,刚想起身,就听禁卫来报说:“徐峥与杨砚之联袂求见。”
宿抚神色一肃,心道:来问罪了。
他重新坐回去,抬手正了正头上的冠冕,沉声道:“宣。”
徐峥果然是为了皇帝事先不知会内阁就闯进来而来,杨砚之则在一旁与他争辩,宿抚还没开口,两人已经唇枪舌剑地辩了数句,才如梦初醒似的向他见礼。
宿抚含笑道:“徐相稍安,请坐,听朕一言。”
徐峥谢恩坐下,杨砚之没有绣墩,向右侧跨了一步,站在徐峥身边。
“朕并非有意不知会内阁,”宿抚苦恼道,“实是上一次朕因故入内阁,险些被当场射杀,至今回想起来仍旧心有余悸,汗流浃背,想着走上几趟或许能解,未想惊动朝臣。”
新君上一次纵马闯入内阁的时候还没有登基,做出这样九死一生的举动,为的是如今沦为阶下囚的应承安,当时徐峥已经入值内阁,好言宽慰应承安,说与宿抚之父乃是故交,定会看顾他周全。
徐峥并未食言,应承安在书房中想先帝陈情时,他掩下宿抚擅闯内阁一事,暗中将他送回了宿府。
当时宿抚命悬一线,所幸救治及时,才留下性命,如此算来,他是欠了徐峥一份救命之恩的,时人重情重诺,这份恩情他是必要回报的。
放在如今形势下,大约等同于承诺徐峥会叫他周全地全身而退。
徐首辅闻弦音而知雅意,宽慰宿抚道:“陛下今日身份贵重,不同旧时,禁军忠恳,愿为陛下舍身效死者众,当开怀。”
宿抚便笑着应下,转而道:“徐相可有事奏禀?”
徐峥回答:“内阁、礼部均有空闲,廷推需陛下在场,故而来请教陛下定在何时适宜。”
宿抚忖度了片刻。
卢天禄刚自缢,虽然去时是戴罪之身,然而事死如事生,卢天禄哀荣未定,礼部又有裴意致代掌,也算井井有条,论理来说不当如此急迫,除非徐峥并不在乎卢天禄之死——
又或者像应承安推断的那样,是他与人合谋诱杀了卢天禄。
宿抚低头注视徐峥,道:“朕近日仍常有不适,不便劳心劳力,廷推一事,过几日再提。”
徐峥恳切道:“陛下,年关越近,各地奏报往来越密,入京述职官员越多,朝事越加繁杂,内阁宰执都年逾半百,近来实是精力不济,乏术,请陛下/体谅一二。”
杨砚之得了宿抚的许诺,有取徐峥而代之的心思,听闻此言,也忍不住附和。